查看原文
其他

阿米亥诗12首

以色列 星期一诗社 2024-01-10

耶胡达·阿米亥(Yehuda Amichai,1924-2000)是公认的以色列当代最伟大的诗人,也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国际诗人之一。生于德国的乌尔兹堡,十二岁时随家迁居以色列,二战期间他在盟军犹太军队中服役,目击了以色列独立战争和西奈战役,战后他当过多年的中学教师,先后出版了诗集《诗:1948-1962》《现在风暴之中,诗:1963-1968》《时间》等十余部,在欧美诗坛上具有较大的影响,被译成数十种文字。他曾经多次获得国际国内文学奖,2000年逝世。阿米亥的诗透明而睿智,善于使用圣经和犹太历史作为诗歌意象,把日常与神圣、爱情与战争、个人与民族等因素糅合起来,因此他的诗多涉人类的生存环境和普遍命运,其想象力丰富得惊人,具有深远的哲学意味和语言渗透力。




伊本·盖比鲁勒


有时是脓,

有时是诗——

总是排泄某物,

总是痛。

我父亲是父亲林中的一株树,

覆盖了绿色的青苔。

啊,肉的寡妇,血的孤儿,

我得逃走了。

眼尖得像罐头起子

把沉重的秘密撬开。

但上帝穿过我胸脯

的伤口,凝视宇宙。

我是门

通向他的公寓。




父亲


关于父亲的记忆,用白纸包了起来

像一片片为工作日准备的面包。

像魔术师,从帽子里掏出兔子和塔楼,

他从小男孩那儿掏出——爱情。

他手上的河流

倾泻进他的懿行。




从时间之间的所有空间


从时间之间的所有空间,

从士兵行列中的所有间隙,

从墙上的裂缝,

从我们没关紧的门,

从我们没握住的手,

从肉体和肉体之间的距离,

当我们没有互相靠近——

再加上巨大的蔓延的空阔,

平原、沙漠,

我们的灵魂在那儿行走,没有希望,

在我们死后。



但是现在,看看有多夸张


但是现在,看看把离别比作见面有多夸张——

再也不是双胞姊妹,再也不是姐妹,

再也不能站在一起,

只有聚拢的花瓣、逗留的蝴蝶,

反抗着离别的天空,为了没有记忆的旅途的长度,

只有爱人嘴里一小口暖暖的气息,

只有在男孩手心里

在秋天的风暴里,在冬天高高的穹顶之间,

只有棕色的小眼睛

在这片恐怖的、可见的空阔中。

看季节对田野和山峦在做什么,

战争对城市在做什么,

以及我的文字没能为你做些什么,

以及我的手怎样无法改变你头发的颜色,

也无法改变离别!




既然水涨得厉害


既然水涨得厉害

在大坝的两面,

既然回返的白鹳

在天空的中心

变成了一群群喷气机,

当巨大的危险在头顶隆起,我们就会再度感到

肋骨有多强大,

肺部温暖的气息有多大胆,

在敞开的原野上欢爱的心情有多急迫,

我们就会再度感到,需要多少爱情

才能充满所有空荡荡的器皿

充满停止报时的手表

需要多少呼吸,

暴风雪般的呼吸,

才能唱出那首小小的《春之歌》。




一次军事行动


一次军事行动改变了地图。

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你的脸。因为风还在这儿吹。

桌椅之间的世界

一直很沉静,一直是我们的,而且一直平坦

哪怕在哥白尼之后依然如此,

无限的海正好从门边开始,

忠诚的桌子像以前一样满载

昨天的谈话和我们之间一个碎片的希望。

在航空公司航线的网络下

城市规划者划地为形

为情侣、巴士站和毁灭的工地预留起来。

一条新路已铺好。又要有新距离了。

但守护可能性的边境警卫

让我们进入了他们的领域。




上帝的手在世界里


1


上帝的手在世界里

就像母亲的手在被杀死的鸡肚子里

在安息日的黄昏。

上帝把手伸进世界时

透过窗户看见了什么?

我母亲看见了什么?


2


我的疼痛已经是祖父了:

它生出了两代

看起来与它相像的疼痛。

我的希望建造了许多白色建筑

远离我内心的那些纷扰。

我的女友把爱忘在了人行道上

像自行车。整夜都在外面,在露水中。

孩子们在大街上用月亮粉笔标记着

我生命的各个纪元

以及耶路撒冷的各个纪元。

上帝的手在世界里。



田野里的一具尸体


他的血被仓促、草率地抛了出去

像衣服

某个太疲倦的人穿的衣服。

夜是怎样地生长!

一扇扇窗户都很端正

像我孩提时代的父母。

圣殿的风

刮过山岗,低着头,很严肃。

几个市长、几个联合国官员

丈量生死之间的

距离,

用正确的天使、指南针和小尺子,

用雪茄盒、用坚硬的感情,

用削尖的希望

和猎犬。




上帝充满仁慈


上帝充满仁慈。

假如上帝不充满仁慈

世界就有仁慈,而不仅仅是他才仁慈。

我,曾在山上采花

朝所有山谷中看,

我,曾把死尸从山上拖下来,

我可以说,世界空无仁慈。

我曾是海边的盐王,

迟疑不决地站在窗边,

计算着天使的脚步,

我的心举起疼痛的重量

在可怕的竞赛中,

我,只使用字典中

一小部分文字。

我,必须不管不顾破解谜团的我

知道假如上帝没有充满仁慈,

世界就有仁慈

而不仅仅是他才仁慈。




某种天启


坐在无花果树下的男人,给葡萄藤下的男人打电话说:

“他们今晚肯定会来。布阵,

给树叶安上装甲,把树放稳当,

要死人立刻向家里报告。”

白羔羊俯身过来,对狼说:

“人人都在咩叫,而我的心悲伤得发疼。

恐怕他们会走向枪口、走向灰尘中的刺刀。

下次我们见面时,就会谈论此事。”

所有国家(联合的)都会流向耶路撒冷

看《妥拉》是否已经发出。同时,

因为是春天,他们会下来

四处采花。

他们还会把刀剑打成犁铧,把犁铧打成刀剑,

如此这般,这般如此,来来回回,回回来来。

也许仇恨之铁因为越打越细

会永久消失。




而这是你的荣耀


取自敬畏日祷告文中的一个句子

我把我巨大的沉默和微小的抗议轭在一起

就像把牛和驴轭在一起。我低过,也高过。

我去过耶路撒冷,去过罗马,可能还会去麦加。

可现在,上帝躲起来了,有人在喊:你到哪里去了?

而这是你的荣耀。

在世界的下面,上帝四仰八叉地躺着,

总在维修,总在出事。

我想看见全部的他,但我只看见

他的鞋底,因此我比从前更忧伤。

而这是他的荣耀。

就连树木都曾一度出去选择国王。

我一千次地虚掷我的生命。

在大街尽头,有人站着挑选,

这个、这个、这个、这个,还有这个。

而这是你的荣耀。

也许像没有手臂的古代雕塑

我们的生命没有功绩、没有英雄,反倒更有魅力。

解开我的上衣吧,爱人。这是我最后一次的较量。

我跟所有骑士搏斗,直到停电为止。

而这是我的荣耀。

让你的大脑休息吧,它一路都跟着我跑,

此时它已筋疲力尽,该停止今天的工作了。

我看见你站在敞开的冰箱门边,另一个世界的光

将你从头到脚显现。

而这是我的荣耀

这是他的荣耀

这是你的荣耀




屋里的三到四人中


屋里的三到四人中

总有一人站在窗边。

他肯定会看见荆棘中的恶

以及山上的火。

他肯定会看见人们出门时是完整的

晚上被带回来时,却像是找回的零钱。

屋里的三到四人中

总有一人站在窗边,

他的黑发披在他的思想上面。

他身后是文字。

而在他面前,声音在漫游,不带行李,

不带粮食的心,不带水的预言,

再度返回、保持封存

的大石,宛如没有地址

也无人接收的信。

欧 阳 昱 译




认 识 当 今 的 希 伯 来 语 文 学
以色列希伯来语文学的全方位革新,应该说在20世纪80年代便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许多作家开始厌倦大是大非,厌倦为犹太民族的命运进行呐喊,甚至开始怀疑具有《圣经》、《塔木德》等文化意义暗示的希伯来话语,在世界上感到孤独,在家园内感到无力。与此同时,以色列社会本身愈加城市化、西方化,许多人到国外旅游,甚至到国外定居寻求机遇,新移民、尤其是俄罗斯移民又在源源不断涌入以色列,犹太复国主义信仰遭受到新的挑战,与之相关的意识形态诸多标准也发生了变化,文坛上相应地呈现出一种多元倾向。

老作家与中青年作家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登上文坛的一些作家,诸如奥兹、约书亚、阿佩费尔德等仍旧勤于笔耕,他们不但创作出意蕴深邃的作品,而且具有人格魅力,在文坛上极具影响。奥兹在2002年创作的自传体长篇小说《爱与黑暗的故事》一向被学界视为奥兹最优秀的作品,引起了东西方读者的广泛兴趣。2007年出版的中长篇小说《咏叹生死》,集中描写一位不知名“作家”一天之中八小时的经历与想象。小说不再以人物或情节为中心,不再将焦点置于家庭、社会与历史;而是将关注点转向人的内心世界,通过构筑主人公对周围人的想象,既让读者了解作家的创作过程,又能让读者参与其中。
许多在上世纪80年代脱颖而出的中青年作家在新时期与老作家分庭抗礼,难分伯仲。大卫·格罗斯曼的《证之于:爱》堪称大屠杀文学创作的经典之作。《躲避消息的女人》抒发了格罗斯曼对在2006年第二次黎巴嫩战争中丧生的爱子的伤悼之情,感人至深。梅厄·沙莱夫以幽默诙谐的风格与出色的语言才艺成为以色列最受欢迎的作家之一。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蓝山》,连续数年在以色列位于畅销书之列,在欧美世界反响亦很大,有的评论家甚至将其称作“以色列最好的长篇小说。”其后最受欢迎的年轻一代作家当推爱德加·凯里特。成名作《思念基辛格》采用平铺直叙的话语、简短凝练的句式,将现实生活中的诸多现象加以变形,有时甚至将《圣经》中的许多暗示玩弄于股掌之间,富有讽刺意味。有时竟将矛头指向当权者,在大学生中备受推崇。他和夫人、女作家希拉·格芬联手执导的影片《蓝色果冻海》在2007年获得第60届戛纳电影节金摄影机奖和法国艺术家和作家联合会的最佳导演奖。

女性文学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女性文学从边缘走向核心,堪称现代希伯来文学创作领域的一场革命。从题材上说,许多女作家描写个人世界、浪漫故事、婚姻生活和单亲家庭;还有的致力于描写知识女性在个人意志与权利义务之间的苦苦挣扎。在表现手法上,女作家的作品显得比较单薄。同富有社会参与意识的男性作家相比,这一时期女作家的创作远离政治,偏重自我内省,缘情而发。她们不再专注于希伯来文学传统中父子冲突这一模式,第一次将笔触伸向母子关系、母女关系、母性、女人对为人母的态度等女性所关注的问题。她们打破了传统的叙事方式,大胆进行语言实践与革新。较之男作家所乐于采用的那充满圣经修辞与民族隐喻的整齐典雅的希伯来语,女作家的语言则显得不那么精雕细刻,富于强烈的个人色彩与创新意识。
奥莉·卡斯特尔-布鲁姆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我在哪儿》,是上世纪90年代希伯来语文坛上的独特之作。作家从现代化城市特拉维夫的现实生活、从当地的报纸和大学校园里撷取素材,创造出一个充满荒诞与虚空的文本世界,那里面有电脑、报纸、政治、想象中的丈夫以及想象中缺乏激情体验的爱。女主人公生存的虚妄,恰恰是现代以色列人尤其是现代特拉维夫人的生存写照。
90年代中期以来,一批获以色列图书出版协会畅销小说奖的作品平均销售量竟然高达几万册。这些作品许多出自女性之手。出自女作家之手的长篇小说《爱情生活》、《夫妻》和《逝去的家庭》,均反响很大。与此同时,1970后出生的女作家也逐渐引起文坛关注。

移民文学与网络文学

新世纪初期,以色列的70后、80后作家成长起来,成为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建立于1948年的以色列是一个移民国家,其人口来自一百多个国家。有些人虽然生活在以色列,但往往负载着其出生地的文化,这种身份传承有时会影响几代人。欧姆里·特格·阿姆拉克·阿维拉是一位描写移民体验的年轻作家,他在70年代出生于埃塞俄比亚。1983年与家人一起穿过茫茫沙漠抵达以色列。他对曾经生活过的埃塞俄比亚犹太社区充满了深情,试图通过书写方式,让读者了解并记住他的民族。其处女作《神鸟》是一部催人泪下的长篇小说:主人公菲特古生活在埃塞俄比亚一个古老的犹太社区,受长辈影响,对圣城耶路撒冷充满了向往。归乡的旅途十分艰辛,经历疾病、饥饿、难民营的折磨,既担心土匪袭击,又要隐瞒犹太身份。但抵达以色列后的情形却令人失望,这些新移民不得不忍受新的歧视,甚至面临失去其少数民族身份的危险。最后,他决定克服一切困难平静地在数代人向往已久的土地上生活,为自己的民族工作。
阿尔莫格·比哈尔生于耶路撒冷,曾在希伯来大学读书,用希伯来语写作,但是他父母却分别使用阿拉伯语和德语,这两种语言在以色列都具有某种否定的含义。在短篇小说《我是犹太人》中,比哈尔描写身为伊拉克犹太人后裔的青年主人公因受祖父影响在讲话时总夹杂着阿拉伯口音,因之不得不在各种场合澄清“我是犹太人”的身份。作家以独创的方式把语言与文化身份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细微差别展示出来,不仅使他在以色列一举成为文化前沿中新星式的人物,而且在阿拉伯世界引起关注。
能用希伯来语记载历史与记忆,反映现实,拷问良知,对于年轻一代作家来说是一种难得的经历。艾希科尔·尼沃生于耶路撒冷,乃以色列第三届总理列维·艾希科尔的孙辈。他的作品在以色列非常畅销,在国外也很受欢迎。发表于2004年的长篇小说《思乡》是最令人关注的作品,叙述了1995年拉宾遭暗杀之前,两个犹太大学生搬进耶路撒冷和特拉维夫之间的一个小村庄。小说便以这个小村庄为背景,探讨爱、历史与家园的意义。在展示犹太人、库尔德人、西方犹太人、东方犹太人、宗教人士与世俗人士的生活之时,又以同情的笔法描写了一个巴勒斯坦建筑工人,他的家人在1948年遭到驱逐,而今两个大学生的住所就是他家的旧宅。这部小说虽然闯入了以色列一个富有争议的题材领域,但登上了畅销书榜,成为大、中学生的必读作品。
此外,时下的以色列文学也在追随世界文学的时尚,不乏网络文学与新媒体文学。但这些新世纪文学之价值,尚需用发展的眼光加以检验。(钟 志 清)




推荐阅读:

博尔赫斯诗10首

博尔赫斯《南方》

多恩诗15首

哈代诗10首

沃尔科特诗19首

约翰·德莱顿诗8首

威廉·戴夫南特诗2首

托马斯·沙德韦尔诗3首

丁尼生诗选

泰德·休斯诗37首

戴·刘易斯诗5首

本·琼森诗6首

哈菲兹诗15首

哈菲兹诗全集①

哈菲兹诗全集②

策兰《死亡赋格》

策兰《花冠》

加姆扎托夫诗4首

杰尔查文诗5首

维亚·伊万诺夫诗6首

赫列勃尼科夫诗12首

霍达谢维奇诗13首

里尔克《秋日》

勃洛克诗27首

勃留索夫诗23首

波普拉夫斯基诗19首

西蒙诺夫《等着我吧》

费特诗20首

古米廖夫诗13首

加耶夫斯基《尝试赞美这残缺的世界》

弗罗斯特诗15首

丽塔·多佛诗7首

马克·斯特兰德诗11首

马克·斯特兰德诗50首

沃伦诗19首

涅美洛夫诗13首

布罗茨基诗8首

劳伦斯诗16首

阿多尼斯《我的孤独是一座花园》

巴尔蒙特诗40首

埃雷拉诗2首

莫娜·范·杜恩诗9首

特雷西·K·史密斯诗4首

希梅内斯诗24首

辛波斯卡《万物静默如谜》

吉皮乌斯诗50首

梅列日科夫斯基诗10首

洛赫维茨卡娅诗20首

安年斯基诗13首

阿利耶娃《请把你的忧愁给我》

叶赛宁抒情诗选105首

特朗斯特罗姆诗37首

诺德布兰德诗20首

叶赛宁《波斯抒情》

俄罗斯英雄史诗《伊戈尔远征记》

安德烈·别雷诗4首

贝拉·阿赫玛杜琳娜诗44首

阿赫玛托娃诗54首

罗伯特·哈斯诗9首

尼扎尔·格巴尼诗65首

菲利普·莱文诗2首

特德·库塞诗10首

凯·瑞恩诗17首

霍华德·奈莫洛夫诗12首

查尔斯·赖特诗43首

丽塔·达夫诗8首

斯坦利·库尼茨诗9首

罗伯特·品斯基诗8首


太祖平陈日 楼船下此湖 波涛留壮色 天地见雄图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